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精选11篇)
“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人通过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下面这11篇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是教学啦为您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一
斌斌上个学期就在我们班,但是天一冷就退园了,因为奶奶舍不得孙子。斌斌的妈妈告诉我,她上班孩子在家跟奶奶,奶奶个性娇惯孩子,都这么大了,上厕所还要奶奶脱裤子,更不用说自己穿衣服了,把他送到幼儿园就是为了让老师好好帮忙他。这一学期,不管奶奶说什么都会让孩子天天来上幼儿园,不会退园了。
通过观察,我决定首先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斌斌是个内向的孩子,可能是自己也明白各方面不如别人,有点自卑,有了愿望也不会主动向老师表达,好几次只要我们不提醒就会尿到裤子里,每次给他换裤子,我都会嘱咐他“以后有尿的时候要和老师说,脱不下裤子来没关系,老师会帮忙你的。”我们温和的态度让孩子完全对我们产生了信任,再以后他想小便的时候会主动告诉我们。接下来就是培养他的自理潜力,我们手把手的教他洗手、脱裤子、提裤子、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穿鞋……斌斌学的很认真,可能是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时机吧,斌斌学的也很吃力,我们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教,有了进步就表扬他,妈妈也用心回应他。慢慢的,斌斌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生活能够自理,活泼开朗的孩子,原先的自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自信。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靠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斌斌的转变,让我们认识到,每个适龄的孩子都就应上幼儿园理解教育,群众生活是能够锻炼孩子各方面潜力的,家长不能对孩子过于溺爱,到了入园的年龄也舍不得送孩子上幼儿园,受伤害的最终还是孩子。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二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格外暖和,空气中散发出淡淡的春意。下午我带孩子们来到活动区玩沙包,孩子们拿着沙包,高兴的来到草地上。
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这天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两个小朋友一组互…教学啦 www.jiaoxuela.com…相踢沙包好不好啊?”
“不好!”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为什麽呀?”我很惊讶,孩子们是最喜欢玩沙包的呀?
“老师我想丢沙包”“我想扔沙包”……
看着孩子们那充满渴望的表情,为了满足孩子们的这个小小的愿望,我,这次就破例了。
对孩子们说:“孩子们这天老师就听你们的,不限制你们的玩法了,你们想怎麽玩就怎麽玩。但是,必须要注意安全。好了,孩子们去玩吧。”紧之后一阵欢呼。
我站在一边,看着孩子们在场地上,是那样的高兴。他们在场地上,拼命的扔,大声的呼唤着,是那样的放纵自己。
时间过的真快,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的兴趣未尽,嚷着还要玩,我答应孩子们,明天必须再带他们来自由玩沙包。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回到了活动室。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三
孩子们之间,是不是会发生争抢玩具的现象。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田庆文就跑来寻求帮忙:“老师,韩宇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韩宇飞面前问道:“韩宇飞,你抢田庆文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韩宇飞胆怯的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明白吗?”“明白了。”
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搂住韩宇飞的肩膀,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车轮。”韩宇飞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辆小汽车,只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貌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照老师的办法去做,必须会得到一个车轮!”韩宇飞饶有兴致的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就高兴的点点头,来到田庆文面前说:“田庆文,我的小汽车缺一个车轮,你能借给我用用吗?我用完了会还给你的!”田庆文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我借此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韩宇飞的有礼貌和田庆文的乐于助人,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向他俩学习。立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老师是不够的,而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潜力才是最重要的。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四
栋栋是个内向抑郁的孩子,每天入园时总哭丧着脸,恋恋不舍地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眼含泪花无可奈何地坐到坐位上,一言不发。由于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他很少与同龄孩子接触,到幼儿园后拒绝参加任何活动。我们曾几次建议他加入小伙伴的游戏,他都固执地摇摇头。
一天早上,小朋友们都在大型玩具上快乐地上上下下,而栋栋仍独自一人战在一旁,像一个悲剧人物,可怜兮兮的,就是不往滑梯上爬。我走到他跟前蹲下来,仍然像往常那样把他拥在怀里,但这次我没说“栋栋,去和小朋友一起玩吧”,而是轻声问:“栋栋,今天有没有吃早餐?”孩子点点头。我也没有说“请用嘴巴告诉我”之类的话。因为对于一个胆怯懦弱的孩子,一味地提要求只会使他无所适从。我又接着问:“早上都吃了些什么呢?”
“粥……”这次我听到他细得像蚊子叫似的声音了。
“还有呢?”我又高兴地问。
“蛋……”他又低声说,头仍垂在胸前。
“还有吗?”
“咸菜……”
我禁不住笑出声来:“是你自己吃的,还是妈妈喂的呢?”
“自己吃的。”说完他抬起头,开始用那羚羊一般的眼睛望着我,我也柔柔地注视着他。目光的交流预示着孩子已向我敞开他的内心世界。
“栋栋自己吃早饭,真是个好孩子!”我对着他竖起大拇指。孩子开始把头贴在我胸前,过了一会儿,我拉着他的手并指着滑梯上的孩子说:“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爬到上面去,像小鸟一样滑下来,试试看,好吗?”这次孩子点头了,脚慢慢地向滑梯台阶上移动,爬到中间又回过头来看着我,我赶紧朝他微笑、点头,他又继续往上爬。当他跟着别的小朋友滑下来时,他脸上的悲戚表情不见了,代之的是兴奋、轻松。我知道孩子心头的疙瘩已慢慢解开,开始向前迈步了,我又鼓励了他一番。
接下来的是经常见到他融在小朋友当中,脸上时时露出灿烂笑容的身影了。
每个孩子具有不同的遗传因素、家长环境及个性特点,每个孩子都具有征服未知世界,与别人交往的欲望。教师除了注意与孩子建立亲密的类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顺应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教育技巧,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坚定的信任与执著的耐心点燃孩子心头自信的火种,使之燃烧起来,让孩子时常保持愉悦的情绪,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未知世界,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发挥。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五
在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我都会或坐着大椅子上或站在教室的中间看着孩子们游戏。没过多久,孩子们游戏的声音就会越来越响,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通常,我都会站在教室的最前面,对着孩子喊几遍“请宝宝们安静点”,但情况没有改变,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会发出这么闹的声音呢?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稍微安静点游戏,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在玩陀螺。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陀螺,可是现在陀螺只有3个了,很多孩子也想玩,但是没有了。所以晖晖想去玩区角材料里磁铁这份材料,但是被赵洋阻止了,赵洋说“老师说的,自由活动的时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你不能玩区角里的材料的。”“可以,我想玩陀螺的,但是你们不肯跟我玩,我只好玩磁铁呀。”旁边的翔翔也说“不可以玩的”。“可以的”。“不可以的”。于是他们的争吵声越来越响。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自由活动的时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但是有的小朋友没有玩具的时候,也是可以玩玩探索角里的玩具的。
但是很晖晖没有玩具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跟他一起玩呢,他也很想玩陀螺的。”赵洋听了我的话,对晖晖说:“那我的陀螺和你一起玩。”“好的”晖晖开心的笑了。我连忙说:“你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发生矛盾有问题的时候,自己来解决,但是声音要轻轻地,不要影响到其他小朋友。”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孩子的“矛盾”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六
我正在小房间里整理材料呢,只听钱老师激动地在外面喊:“杨老师,快来看呀!”我闻声立即出去,只见钱老师的手里捧着一只小鸟,后面跟着一大群的孩子,大家都是一脸的兴奋。
“快,找个东西把小鸟放起来。”于是我在橱里连忙找了一个篓子,钱老师把小鸟轻轻地放了进去,本以为小东西会在篓子里扑棱扑棱飞个不停,可它竟然躲在篓子的角落一动不动,看着它的样子真是好可怜。这时候,孩子们已经议论开了,给它吃什么?小鸟生病了吗?还是放它走吧……
于是,我抓住时机,参与了孩子的讨论。
“小鸟一般都很灵活,不会轻易被人抓住的,这只小鸟怎么了?”
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它肯定是受伤了。”“一定是天气太冷吧。”“它又冷又累。”“它可能吃得太饱飞不动了。”“也可能是它的身体太胖了。”……
“小鸟被我们抓来了,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问。
“找点树枝来,给它做个鸟窝吧。”“还要给它喂点吃的。”“找点棉絮给它盖着吧。”……
瑶瑶说:“我们把它放走吧,真是可怜。”“对,放它走吧,它的妈妈、孩子会想它的。”“放走吧,它的家在大树上。”“还是放走吧,它也是一条命呀。”黄宸的话倒是很像大人的口气。
“放走。”“留下。”孩子们激动地争执了起来,互不相让。看着孩子们的争执,钱老师说:“哎,早知道这样不抓了。”
到底该怎么办呢?我让孩子们举手表决,最后同意把小鸟留下的孩子偏多,的确,这样的小精灵,每个孩子都会非常喜欢,况且他们平时是很难看到接触到的,这样的选择也是符合他们的天性,不管是选择留下还是放走,孩子的心中一定是喜欢这只小鸟的。
小鸟突然不停地飞了起来,在篓子里东撞西撞地扑棱着,显得无助极了,我说:“小鸟真的需要回家,我们还是放走它吧。”“不行不行!”施昕宏竟然大声哭了起来,眼泪叭嗒叭嗒地往下掉,随后,几个女孩子也都哭了起来,钱老师准备拿着篓子往外走,他们竟然一下子围了过来,把篓子抓得紧紧的,就是不肯松手,看着他们难过的样子,我只好出来解围:“那就让小鸟在我们教室待上一天吧,施昕宏,你要记住中午给它喂食哦。”他们这才肯坐回位置。
正在这时,小鸟终于找到了出口,一下子飞了起来,从窗户飞了出去。虽然孩子们有许多的不舍,也只能接受了。
突然想到前几天看过的一篇文章《放弃和拥有》,和刚才发生的一切相像极了。于是,我找了出来,读给孩子们听,文章说的是一个捕鱼人在大海里捕到了一只海龟,他喜欢极了,于是把它抱回家,把它放在床上,给它盖崭新的被子,给它喂美味的食物,对它温情脉脉地说话,可是,海龟只顾着泪流满面,渔夫问:“我是多么的爱你,宝贝你,你为什么还要哭?”
海龟说:“可是我的心在大海里,那有我的家,我的孩子,我的快乐在那里。”渔夫舍不得放走,因为爱它。可后来看着海龟日渐消瘦,渔夫终于放走了它。海龟慢慢爬走了,渔夫哭了。可是一年后的,海龟竟然很多次地爬到渔夫家敲门来看渔夫,渔夫说:“当我企图永远占有你时,却丝毫无法打动你;当我放弃你时,却拥有了你。”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我讲,他们似乎有些明白了,激动的心情也慢慢平静了,我顺着故事问孩子们:“如果有人把你们带到别人的家里,给你们好吃的,好玩的,但就是不能见到爸爸妈妈,老师和小朋友了,你们愿意去吗?”孩子们的头都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意外飞来的小客人,意外地给了孩子心灵的震感,意外地给了我一次生命教育的契机。也让孩子们意外地收获和感动。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七
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个幼儿因为吃了凉的饭菜而呕吐。吓坏的我立刻带幼儿到洗漱间进行清洗,并告诉了其他的教师,而大家却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事情,熟视无睹。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刺激。由于幼儿吃饭比较慢,冬天饭菜没有吃完就已经冰凉。加之教师不停督促让幼儿吃干净,有的甚至一天吃三顿凉饭。所以我从那时起坚持每个中午晚回家一个小时,对平常吃饭慢的幼儿直接进行喂食。
我以为牺牲了自己的时间去照顾好了孩子,是个优秀的教师就应做的。殊不知,由于我的喂食而剥夺了幼儿自己进食技能的培养。代劳不是帮忙幼儿。
我们老师平时在工作的时候,往往是关心幼儿吃饭的多少,快慢、挑食等问题。很少思考到幼儿进食时的情绪,胃口等。这样一味的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所以才会出现催食、喂食等现象。有时,教师在反复催食,或着特殊强调照顾时,也会给幼儿小留意灵带来无形的压力。进而更加恐惧甚至厌恶吃饭。
对待吃饭慢的,能够先给幼儿少盛,循序渐进。不要刻意的强调或者批评幼儿吃饭慢,少。或者直接代劳,拿过碗勺喂饭。但是我绝不让幼儿吃凉了的饭菜。饭前食欲的调动,舒适进餐环境的培养,及时的表扬等等方面做足功夫,也会有利于幼儿的进食。看似无所为,其实功效卓著。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八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总是不好好吃午饭,每当我走到他身边时,他为了得到我的表扬,就使劲地吃饭,不吃菜。于是中午用餐时,我坐在他旁边,看着他吃饭,期望他能够多吃点菜。我说:“这天青菜很香哦,来尝一尝。”魏金昊不情愿地说:“我不喜欢吃。”我夹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给他看,魏金昊有点心动了,学着我的样貌夹起一点青菜,但是刚嚼了几下就又吐了出来。看到这种状况,我十分担心,不吃菜感冒怎样能快点好呢?我对他说:“只要你吃一点菜,老师就给你咸菜做奖励,好吗?”魏金昊十分高兴,爽快地吃了自己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诺给了他一小块咸菜。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午餐我都给魏金昊“加餐”,有时也会给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觉中,孩子们都食欲大增。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九
“众星捧月”不知为什么我忽然就想到了这样一个词,可能因为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就像星星一样围绕在孩子身边守护着他们独一无二的小宝贝。在幼儿园里,众多的孩子同样是“月”,老师是接力孩子离开家人的“编外星星”: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和家长像亲人一样沟通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前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对家园沟通、合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记得那天下午到了接孩子的时间,杨砚雯的妈妈一脸严肃地把我叫到一边,随着脚步的移动我的心一点一点往下沉,因为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知道肯定又发生了作为教师不想看到的一幕。在杨砚雯的妈妈的讲述下我还原了早晨来园时发生的那一幕:早上杨砚雯和妈妈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幼儿园,因为今天她要送一支花给老师,所以她格外兴奋。到教室门口时,遇到了好朋友邹晓萌,她就骄傲地向邹晓萌“显摆”了一下,意思是我要把花送给老师,而你什么都没有。邹晓萌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小女孩,平常话不多,一不高兴就嘟着小嘴吧。这次,在杨砚雯的“挑衅”下,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一口唾沫吐在杨砚雯脸上……随着事件被一步步还原,杨砚雯妈妈的情绪越来越激动,我明显看到她脸部肌肉因为生气而压抑不住地抽动着,虽然她笑着说:“我不知道我应不应该说,但是不说我心里又特别难受。孩子还小,我不能和一个孩子发火。但是家长在老师在,这个时候,甚至没有一个人出来说一下,邹晓萌你做得不对,这样不文明。老师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出面适时教育一下孩子?为人师表是不是应该为孩子做个表率,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知道小张老师年纪小,平常也很细心,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老师是不是也有一定的责任?(因为那段时间优质课,我不在教师,小张老师在教室看孩子、收拾卫生,实习生小张老师在门口晨间接待。)
她一连串的发问,换位思考,我理解她作为一个母亲在孩子受委屈时的愤怒,我体谅她因为没有人为孩子伸张正义时的委屈,我同样庆幸她愿意把这件事情和我分享而不是憋在心里任委屈、窝囊、心疼、不满、气愤、埋怨甚至怨恨肆意发酵增长……
事后,我问起早上的事情,小张老师一脸迷茫:“吐唾沫?我没看见。当时正好晓晨在门口摔倒了,我就转身扶了一把,我回过头的时候,就看到雯雯妈妈在给她擦脸……”虽然表面看是一个巧合让事情发展偏离了轨道,但事实上应该是家园合作出现了裂痕。第一时间家长看到的是孩子在受委屈的一瞬间,老师没有为孩子伸张正义,这件事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我们以后的家长工作就会很被动,这也提醒我们孩子入园后的任何一个小细节都不能放松:
细节决定成败,面对一日生活中的“小事”,教师要学会放大细节,以把握沟通中的主动权。
一、“放大镜”策略
1、留心一天中发生的小事。如,身体不适的幼儿进餐、午睡如何,自控力差的幼儿是否有进步,内向的幼儿情绪怎样等等。对于这些细节的观察,在晨间及晚上接待时跟家长个别交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细致。
2、观察家长的情绪变化。捕捉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在表情、言语方面的异常情况,主动询问,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热情、细致,从而愿意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心贴心的交流。
3、牢记家长交代的事情。努力做好并及时反馈。家长有时会有一些特殊的关照,也许只是让孩子“多喝水”、“少运动”、“添加衣服”之类的小事,但完成和反馈的情况却是家长判断教师是否认真负责、是否尊重自己的直接依据。
二、“借助外力”政策
沟通无效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反思一下,改变一下思路,尝试借助其他力量和策略。
1、尽量避开态度强硬、性格固执的家长。主动找孩子家庭中比较开明的家长沟通,家园沟通既要因人而异又要注意对象选择。
2、借助外力,化解矛盾。家园沟通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周边资源。比如同事资源——让老教师出面做工作,用理念和经验引领家长;朋友资源——找和家长信赖、亲近的朋友帮忙沟通,用情义打动家长;网络资源——在网站上传一些有关怎样教育孩子的文章或者和有经验的家长交流心得,用行动感动家长。
总之,家长和老师的沟通,主要靠我们教师的努力。对待孩子绝对不能存在丝毫侥幸心理,永远记住关爱孩子无小事。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就会享受成功,成为家长心目中合格的“编外星星”!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篇十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因此,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因此我们幼儿园开设了户外活动——玩水。
在玩水之前我们老师作了充分的准备,昨天我就通知家长给还准备一套衣服,带到幼儿园来,万一湿了就可以给幼儿及时更换。
今天的气温很高,在凉快的水里走,那感觉别提有多棒啦!我们找来了许多玩水的工具,孩子们纷纷把玩水工具往水池里搬,只要是老师拿出来的工具,他们一样都不错过。孩子们三五成群的,玩得可欢啦!瞧!有一群女孩子正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学习妈妈的样子在框子里有模有样的“洗衣服”;还有的小朋友把水搬了家,让地面也感受下水的冰凉,和水做起了“躲猫猫”的游戏。玩得尽兴时,我们连脸上的是汗还是水都分不清了,真是太开心了!在玩的过程中,孩子对气味和形态都能够很直接的感觉出来。“水是凉凉的”“水是什么颜色呢?”“白色的……”哈哈,孩子们对于这种没有颜色的东西都会说成白色,经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终于说出了准确的词语“无色”。
通过这次玩水活动,不但满足了我们玩水的欲望,还学到了许多知识,玩水的乐趣可真多啊!
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 第十一篇
吃过下午点后,有个孩子们来对我说:“垃圾桶里有一块饼干,不明白是谁偷偷扔掉的。”“多可惜。”“这是谁扔的?”我大声问孩子们,孩子们瞪着眼睛看着我,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孩子们害怕的眼神使我一下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太粗暴了,我立刻语气缓和的说:“谁扔的这块饼干?”孩子们还是没有作声的,谁也不敢承认。放学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陆续被家长接走了,但扔饼干的事却使我放心不下。我想,既然是偷偷扔的,说明孩子有顾虑,这件事应当从正面用心引导,并且要在全体孩子面前解决,因为许多孩子都看见了。
第二天,我准备了一些有关饼干制作的资料,让孩子们看怎样制作饼干。通过录相观察及图片了解饼干的制作过程,感知工人们的辛苦。然后我用橡皮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成饼干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兴奋不已。我表扬了张家蕊和杜青妍,过去连一块饼干都吃不下,此刻吃得多了,身体壮了,个子高了。孩子们笑着看着他们俩,我又问:“为什么他们此刻比过去吃得多了?”孩子们纷纷说:“他们从前不爱活动,不爱玩球,不爱跳绳,不爱玩呼啦圈,所以不想吃东西。”我说:“对了,人的饭量会随着活动不活动,高兴或不高兴增多或减少,还有就是中午吃得过多或过饱,下午吃点量也会减少,不想吃了。”这时李争顺着我的话自豪的说:“我就是这样,昨日中午我吃得太多了,觉得有点饱,下午吃点时我就不想吃饼干了。”我说:“对呀,李争和老师说的一样,我们要是不想吃或者吃不下时就应怎样办?”孩子们都说:“告诉老师少给点,就要一个或半个饼干。”“告诉老师吃不了啦。”我称赞他们真聪明,说得对,这时李争反而不出声了,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看看这个,听听那个,脸上的表情让我明白了,垃圾桶里的那块饼干多半是李争扔的。我及时说,像昨日下午垃圾桶里就有一块饼干,不明白是谁不留意掉进去的?李争说:“老师,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也不扔饼干了。”我在全体小朋友面前表扬了李争,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教师遇到任何问题都就应心平气和地说服教育,而不就应怒气冲天大声训斥,应当多从正面用心引导,让孩子明白道理,比点名批评会更有效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教学啦为大家整理的11篇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幼儿园教师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