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饼问题》优秀教学设计(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如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烙饼问题》优秀教学设计(6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四年级数学下册《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烙饼问题,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寻找合理、快捷的烙饼方案。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三张圆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多媒体出示图片:鸡蛋。
师:孩子们,请看,这是——鸡蛋。煮熟一个鸡蛋大约用5分钟的时间,煮熟5个鸡蛋大约用多长时?(学生作答)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要讲究策略,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烙饼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课件出示情境:你瞧,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答)
师: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两面都要烙呢?(生答)
(二)观察法,探究两张饼的最优烙法
1、明确烙一张饼的时间。
师:想一想,如果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生:6分钟)
为什么是6分钟?(生答)
师:为了交流方便,老师用流程图把刚才这位同学说的烙饼过程记录下来。
板书:一张: 正 反①②③
3 3 6分
2、研究2张饼的最优方案
师:想一想:如果烙两张饼,怎么烙?有几种可能?
生:12分钟
师:你是怎么烙的?(生答,师板书)
板书:两张:①正 ①反 ②正 ②反
3 3 3 3 12分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6分钟。
师:你是怎么烙的?(生答)师:你能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生演示,师板书)
两张:①正②正 ①反②反
3 3 6分
师:孩子们,现在烙两张饼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哪种烙法最快?那为什么第一种烙法多用了6分钟?
师:也就是说本来可以两张饼放在一起烙,而第一种每次只烙了一张,浪费了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所以多用了6分钟。现在如果要尽快的把饼烙熟,你会选择哪种烙法?(生答)我们给第二种烙法取一个名字,就叫两饼同烙。(板书)
(三)动手操作,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
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现在妈妈要烙几张饼。(3张)看看小精灵提的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生读)那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生答)
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操作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把3张饼尽快的烙熟,在动手之前,请看清要求。课件出示数学信息,探究要求。
师:请小组长拿出3张圆片,就当3张饼,小组合作,现在开始。(生摆,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的饼烙熟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烙3张饼用了多少时间?(生:12分钟)
说说你是怎么烙的?(生说,师板书)
3张 ①正②正 ①反②反 ③正 ③ 反 12分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9分钟)请你来说说是怎么烙的?(生边说边演示,师板书)
3张 : ①正②正 ①反③正 ②反③ 反 9分
师:同学们,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都是烙3个饼一种需要4次,另一种需要3次?
引导归纳:常规的烙法,先把两个饼放进去,正反面烙完后,再烙第三个。第三个饼的两面得一面一面来,浪费了其中一个位置。经过合理安排,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像这种轮流交换着烙确实快。这个烙法帮我们解决了数学难题,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交替烙、轮流烙)板书:交替烙
同学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先作好合理安排,这样就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
三、总结方法,探究规律
师:接下去要研究4个饼,还是这几个条件,不过要求提高了,你能不能不动手摆就知道怎么烙最节省时间?先静静的想一下,怎样讲解让大家能听明白?实在想不出来的只好借助学具帮忙帮忙。
1、反馈烙4个饼的方法。
师:如果烙4个饼,怎么烙?(生答)师板4分成2个2个。能不能说得更简单一些?你可以说2个2个烙。最少花几分钟?如果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烙一烙,我们帮她数烙饼的次数,就会发现4个饼最少烙几次?
2、反馈烙5个饼
师:如果烙5个饼,怎么烙?你能不能马上说出烙5个饼最少烙几次吗?最少花几分钟?(生答)
烙6、7、8、9、10个饼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表格,如果要烙6、7、8、9、10个饼,分别最少要烙几次,需要多长时间?(生答)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最短的总时间=烙饼的次数×烙每一面饼时间 (1除外)
烙饼的次数=烙饼的个数(1除外)
师:找着了规律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接下来我们运用这条公式来解决一个问题。如:如果要给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烙一个饼,最少需要几次?最少需要几分钟?
所以,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去做更多的事。
四、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五、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师小结: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效率,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材(四上)112的例1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简单事例的分析研究,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 用,初步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3个圆片代饼;每组3个圆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欢吃饼吗?你知道怎么烙饼才能最节约时间吗?今天我们研究烙饼问题。板书课题:烙饼问题。
(二)新课
1、自主学习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朗读。
(2)在预习的过程中,同学们阅读了教材主题图,说一说烙饼的前提是什么?
(3)请同学们汇报:烙一张饼和烙两张饼分别用来多长时间?
(4)在小组内交流:烙三张饼最短用多少时间?
(5)小组汇报:如何烙三张饼用时最短?
第一张第二张第三张所花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探究烙饼最佳方法
(1)烙4张饼最快要分钟,烙5张要分钟,烙6张要分钟,烙7张要分钟,烙8张要分钟,烙9张要分钟,10张要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思考、观察、发现、汇报
烙的方法所花时间
3张饼
4张饼
5张饼
6张饼
7张饼
8张饼
9张饼
(三)过关检测
出示三道小题,请同学们解决,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四)、小节
师:这节课我们一块儿研究了烙饼问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小结:老师也希望大家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提高效率。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在经历烙饼的具体过程中学会怎样合理安排最省时间,从而体会做事情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2、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感受运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难点:寻找合理、快捷的烙饼方案。
教材简析:《烙饼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运用。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看饼如何烙的经历,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就用这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切入口,通过例举、观察、合作讨论、优化,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三张饼如何烙才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以及归纳出按怎样的顺序安排才会使所用时间的总和最少。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景,走进生活。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脑经急转弯吗?老师出一个题考考大家:煮熟一个鸡蛋要用5分钟,煮熟5个鸡蛋要用多长时间?
生1:25分钟。一个一个地煮,煮1个需要5分钟,煮5个需要25分钟。
生2:只需要5分钟,把5个鸡蛋一起放进锅里。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5个一起煮呢?5个鸡蛋一起煮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节约能源,看来只要我们肯动脑筋,连煮鸡蛋这件小事都能找到一个最优的方法。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在烙饼问题中,你能不能找到最优方法?
——板书:烙饼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课题,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紧扣主题,教学情境简洁有效。)
二、围绕主题,探索新知。
1、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师:你瞧,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次只能烙2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师:每次只能烙2张饼是什么意思?(生:锅里最多只能同时放两张饼。)那如果我只放1张饼行吗? 师:两面都要烙呢?(一张饼的正面也要烙,反面也要烙。)
2、观察法,探究烙2张饼的最优方法。
师:根据图中信息,如果妈妈只烙一张饼,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生:6分钟。先烙熟一面需要3分钟,再翻过来烙另一面也要3分钟,3+3=6,所以烙熟1张饼最少需要6分钟。
师:如果要烙2张饼呢,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1:1张饼要6分钟,烙2张饼就要12分钟。
生2:烙2张饼只要6分钟。可以两张饼一起烙,先烙正面,再烙反面。
师:大家认为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节省时间)它为什么能节省时间?
生:2张饼同时烙。
师小结:看来这就是烙两张饼的最优方法,就是2张饼同时烙。
3、动手操作,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
师:烙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看来大家有有不同的想法,请你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怎样烙最节 省时间。
(1)学生尝试烙饼。(教师巡视并做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预计有18分钟、12分钟、9分钟)
预设: ① 一张一张烙:烙一张要:3+3=6(分钟) 烙三张要:6×3=18(分钟)
② 先同时烙两张,再单独烙第三张:同时烙两张6分钟,烙一张也要6分钟,6+6=12(分钟) 师:它的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测:烙3张饼需要12分钟,比起一张一张烙,的确节省了时间,为什么?(第1次2张同时烙)
师:还有哪些同学是跟他一样的?动脑筋想,有没有更短的时间?
③ 饼1和饼2先烙正面,再烙饼1的反面和饼3的正面,最后烙饼2和饼3的反面,共烙了3次即3+3+3=9(分钟)(请学生上来演示,你说烙饼过程,我们全班帮你记着时间。再请一名学生演示,边演示教师边板书)
(3)同桌合作,再次摆一摆,体验“9分钟的烙法”。
(4)集体交流,对比择优。
师:都是烙3张饼,为什么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能节省3分钟时间?
生:这种烙法锅里始终有2张饼,而其他方法有时候锅里只有1张饼。{WWW.JIAOXUELA.COM}
小结:看来和烙2张饼的最优方法一样,也是保证每次锅里都有两张饼,所用的时间就最少,这就是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
你想给这种烙饼方法取个名字吗?我们通过改变烙饼的顺序,保证每次锅里都有2张饼,所用的时间最少,这就是烙3张饼的最优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交替烙法”。 板书:交替烙法。
(设计意图:烙3张饼的最佳方法是解决烙饼问题的关键。我让学生演示烙饼过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尝试,再进行比较,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总结方法,探究规律
(1)脱离学具,思考烙4张饼的最优方法
师:如果要烙4张饼,怎样烙才能最节省时间?
师:这种方法也就是2张2张地烙,每次都保证锅里有2张饼,没让它闲着,所以最节省时间。看来烙4张饼的问题可以转化成烙2张饼的问题,这样就把新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2)烙5张饼(师引导:想想怎样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解决的问题)
生:先烙2个,再烙3个。
师:烙2个需要几分钟(6分钟)烙3个需要几分钟(9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15分钟)
(3)烙6-10张饼,探讨烙饼的次数与饼的分组方案间的规律。
师:烙6张饼、7张饼、8张饼呢,最快需要多少时间?请与同桌合作探究,并把你们的结果填在表里。
(4)发现规律。
师:通过前面的烙饼活动,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从烙饼的方法和表中的数据两方面寻找规律) 师:烙饼的张数是双数时,怎样烙最节省时间?烙饼的张数是单数呢?
烙饼所用的最少时间与饼的张数有什么关系?
生1:我发现当烙饼的张数是双数时,2张2张烙最省时间;当烙饼的张数是单数时(除1张饼外),
先2张2张烙,剩下的3张按烙3张饼的最佳方案烙,这样所用的时间最少。(全班集体评价) 生2:我从表中发现,除1张饼外,烙饼的张数×3=最短时间。(板书:时间=饼数×3)
师:“3”是什么?
生:“3”是烙一面需要3分钟
师:如果烙100张饼需要多长时间?如果烙一面的时间不是3分钟,而是4分钟呢?5分钟呢?这个算式哪里要改一改?这里的3、4、5代表的是什么?
生:烙一面的时间。(板书:时间=饼数×烙一面的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性的设问,既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也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时间和空间。通过以上活动,可以使学生找到最优方法,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出烙饼的最优方法,它源自我国的大数学家华罗庚爷爷提出的“优选法”,它教会我们要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四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
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
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
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
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
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
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学例2
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
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
三、巩固新知
1、书后做一做第1题
假设两个厨师做每个菜的时间都相等,应该按怎样的顺序炒菜?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五
教材简析:
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经济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佳方案,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生认识发展分析:学生对优化问题可能在生活、学习中只是一点朦胧的了解,根本说不上什么是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原有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优化的价值,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学生认知障碍点:“优化”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中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思想。教学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过程:
一、 教学环节:
1、 谈话引入;2、情境引入,学习新知;3、实践应用;4、全课总结,寻找规律。
二、 教师活动:
1、 制作课件(妈妈为家人烙饼);2、三张圆纸片。
三、 预设学生行为:
1、 可能见过烙饼,可能没见过;2、学生演示烙饼(怎样快));3、学生讨论小结,怎样烙饼快,最佳方法是什么(在学生解决问题中得出);4、探究规律(可能学生不可能一下总结出规律,可在老师帮助下得出)。
四、 设计意图:
从学生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的问题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进一步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寻找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初步体会优化思想。
板书设计:
烙饼问题
快速烙饼法
饼速X3=所需最少的时间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烙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此只是彰显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推理、交流寻找答案、得出最佳答案,达到本课之目的。
烙饼问题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烙饼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烙饼问题,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寻找合理、快捷的烙饼方案。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三张圆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多媒体出示图片:鸡蛋。
师:孩子们,请看,这是——鸡蛋。煮熟一个鸡蛋大约用5分钟的时间,煮熟5个鸡蛋大约用多长时?(学生作答)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要讲究策略,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研究烙饼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探究烙法
(一):解读信息,理解烙饼规则
课件出示情境:你瞧,妈妈已经开始烙饼了,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答)
师: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是什么意思?两面都要烙呢?(生答)
(二)观察法,探究两张饼的最优烙法
1、明确烙一张饼的时间。
师:想一想,如果烙一张饼,需要多少时间?(生:6分钟)
为什么是6分钟?(生答)
师:为了交流方便,老师用流程图把刚才这位同学说的烙饼过程记录下来。
板书:一张: 正 反①②③
3 3 6分
2、研究2张饼的最优方案
师:想一想:如果烙两张饼,怎么烙?有几种可能?
生:12分钟
师:你是怎么烙的?(生答,师板书)
板书:两张:①正 ①反 ②正 ②反
3 3 3 3 12分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6分钟。
师:你是怎么烙的?(生答)师:你能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吗?(生演示,师板书)
两张:①正②正 ①反②反
3 3 6分
师:孩子们,现在烙两张饼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哪种烙法最快?那为什么第一种烙法多用了6分钟?
师:也就是说本来可以两张饼放在一起烙,而第一种每次只烙了一张,浪费了空间,也就浪费了时间,所以多用了6分钟。现在如果要尽快的把饼烙熟,你会选择哪种烙法?(生答)我们给第二种烙法取一个名字,就叫两饼同烙。(板书)
(三)动手操作,探究3张饼的最优烙法
师:孩子们,请看大屏幕,现在妈妈要烙几张饼。(3张)看看小精灵提的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生读)那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呢? (生答)
师: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操作一下,看看怎样才能把3张饼尽快的烙熟,在动手之前,请看清要求。课件出示数学信息,探究要求。
师:请小组长拿出3张圆片,就当3张饼,小组合作,现在开始。(生摆,师巡视)
师:同学们,你们的饼烙熟了吗?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烙3张饼用了多少时间?(生:12分钟)
说说你是怎么烙的?(生说,师板书)
3张 ①正②正 ①反②反 ③正 ③ 反 12分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9分钟)请你来说说是怎么烙的?(生边说边演示,师板书)
3张 : ①正②正 ①反③正 ②反③ 反 9分
师:同学们,请同学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烙法,为什么都是烙3个饼一种需要4次,另一种需要3次?
引导归纳:常规的烙法,先把两个饼放进去,正反面烙完后,再烙第三个。第三个饼的两面得一面一面来,浪费了其中一个位置。经过合理安排,烙饼的时候尽可能使锅里有两张饼在那里一起烙。这样就不会浪费时间,最省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平时解决问题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像这种轮流交换着烙确实快。这个烙法帮我们解决了数学难题,你能给她取个名字吗?(交替烙、轮流烙)板书:交替烙
同学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事先作好合理安排,这样就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所以,生活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
三、总结方法,探究规律
师:接下去要研究4个饼,还是这几个条件,不过要求提高了,你能不能不动手摆就知道怎么烙最节省时间?先静静的想一下,怎样讲解让大家能听明白?实在想不出来的只好借助学具帮忙帮忙。
1、反馈烙4个饼的方法。
师:如果烙4个饼,怎么烙?(生答)师板4分成2个2个。能不能说得更简单一些?你可以说2个2个烙。最少花几分钟?如果老师请一个同学上来烙一烙,我们帮她数烙饼的次数,就会发现4个饼最少烙几次?
2、反馈烙5个饼
师:如果烙5个饼,怎么烙?你能不能马上说出烙5个饼最少烙几次吗?最少花几分钟?(生答)
烙6、7、8、9、10个饼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大屏幕上的表格,如果要烙6、7、8、9、10个饼,分别最少要烙几次,需要多长时间?(生答)
师:请仔细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最短的总时间=烙饼的次数×烙每一面饼时间 (1除外)
烙饼的次数=烙饼的个数(1除外)
师:找着了规律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接下来我们运用这条公式来解决一个问题。如:如果要给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烙一个饼,最少需要几次?最少需要几分钟?
所以,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社会里,我们更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去做更多的事。
四、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五、课堂总结
师: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说什么?
师小结: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提高效率,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中的《烙饼问题》,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感觉效果不错。
重点:优化的思想——“同时”“节省时间”
小学生关于“烙饼”并无过多的生活经验,大多数都局限于“一张一张地烙”。因此,在教学中我借助所给的条件“一口平底锅内可以放两张饼”,让学生进行比较,明白“同时烙两张”会“节省时间”,从而渗透“优化的思想”。同时也为后面探究“三张饼”“四张饼”……的“最优方案”打好基础,使学生“保证每次都能烙两张饼”。
难点:规律的得出——“饼的张数×烙一张饼的时间=烙饼所需最少的时间”
突破这个难点时,我把“力气” 都使在“烙三张饼”的问题上。确实,在让学生认识到“同时烙两张饼可以节省时间”后,三张饼的问题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口”。在此,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借助手中学具试一试,探究“烙三张饼最少用多长时间”。之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保证锅内每次都能烙两张饼”才是最优方案,所用时间“9分钟”才最少。
“两张饼”“三张饼”的问题做为重点,让学生弄清楚后,在后面的探究中,学生自然会认识到“张数为双时,两张两张的烙”“张数为单时,先两张两张烙,剩下的三张同时烙”,那么烙再多张数的饼学生也不再会有问题。同时,根据烙2、3、4……张饼所用的时间,学生很快会得出“饼的张数×烙一张饼的时间=烙饼所需最少的时间”的规律,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数学广角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亲近生活的机会,一个体验生活的平台。但因为大多数学生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学起来比较难。我们老师应发掘更多的生活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