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 课稿课件

最新生物说课稿(优秀5篇)

发布时间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这5篇最新生物说课稿是教学啦为您整理的生物说课稿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生物说课稿 篇一

一、设计理念

新 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基于课改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 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 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物的特征,一是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节是在前一节认识了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我们身边的生物进行实地调查。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三、教学规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明确调查的目的后,小组进行实地调查,最后进行交流和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 教学策略

本节课是一节调查课。在调查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调查?怎样开展调查?调查的目的是什么?然后针对调查的目的小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范围、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然后小组分头进行调查、记录,撰写调查报告,最后在全班交流、展示。

*教学重点

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 教学难点

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 教学方法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 课前准备:准备笔、本、放大镜、照相机等。

* 导入:

一 个好的导言是决定学生能否上好课这节课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媒体播放图片并配以解说:“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种生物,它们与人类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 所熟悉的,如:催人晨起的公鸡;看家护院的爱犬;阳台上五颜六色的花草等等;有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调查。” 通过身边熟悉的生物让学生感到亲切,同时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什么生物我还没注意呢?好奇心有了,自然就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

*目标引领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分析出什么是调查?然后让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有哪些?调查时应注意些什么?设计出调查表。

* 自主学习

带着目标,小组学生根据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明确什么是调查。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设计出调查表并与书上的方法步骤相比较,确定本组的调查目标和方法。

这种学生自己选择调查方案,并设计实施的做法,有利于扩大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索取;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 实地调查

各小组根据本组制定的调查目标和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学生注意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学生注意对生物资源的爱护。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学生注意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遇到不会的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4. 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5. 各组同学共同整理资料,对生物进行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 展示、交流调查报告,进行反馈。

1、各组制作出PPT课件进行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

2、选择2—3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

3、有没有原本常见的生物现在不见了?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保护生物资源的教育。

* 总结调查的意义

通过调查,学生学会了调查的一般方法,会做调查记录;对所知道的生物能够进行归类;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此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 技能训练

对看上去相似的生物,要注意观察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图片,找出马与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马与牛在外形上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 课堂延伸

请同学们课下完成一篇校园(或社区、农田)生物的调查报告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必须从认识身边的生物做起,这节课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再认识平时已经熟悉的校园里和校园里的生物,并作调查,可以调动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渴望,也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学好生物学教育的契机,并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通过调查可以熟悉身边的生物,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能力目标: 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3.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4.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5.课前准备:

1.教师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指导学生设计调查方案。

2.学生准备好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说教法:

本节课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为主,从具体事例入手,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开展调查。

三、说学法:

本节课运用了探究、自主、合作、激励学习的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动物、植物,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有些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比如:生长在花坛中的牡丹、月季、芍药,校园中的鸽子,花丛中飞舞的蜜蜂、蝴蝶。但是还有一些却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让我们一起做一次调查。板书: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二)学习新知

教师引导:什么是调查呢?其实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比如,我们在制定某些法令、法规或政策时都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那么这些依据从何而来呢?这就需要进行调查。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作为被调查的对象,大家回忆并讨论交流,你们都被作了哪些调查? 有:人口普查;每天有多少零花钱;每年收多少压岁钱;对老师的满意程度;乱收费问题。

教师继续引导,这些都是调查,正是有了这些科学的调查,才使我们在写论文或做出某些决定时有了依据,更具有了说服力。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下面我们就以人口普查为例,讨论一下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问我家有几口人?都是谁?叫什么名字?几个男的几个女的?多大年龄了?干什么工作?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就是人口普查的基本过程。那么,大家讨论一下,通过这样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结果。1、知道我们国家的人口数量。 2、性别比例。 3、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4、各民族有多少人?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我们明确了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就能够得到科学真实的调查结果。

下面我们也来做一次调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由于我们的调查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例如,调查临汾市初一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不可能到各个县区去逐个调查,只要在各县区选取一两所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调查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就根据我们的居住范围来分组,住校的为一组,对校园的生物进行调查;附近农村的为一组,调查农田的生物;在钢厂附近的为一组,对钢厂区的生物进行调查;市区的学生分为一组,对所在社区的生物进行调查。下面各组同学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表格(作为重点),路线,看哪个组的方案最好,表格最完善,路线设计最合理。

各组进行讨论并且进行分工,选取组长。然后各组汇报自己的调查方案,展示调查表格,确定调查的路线。

教师总结:各组的表格都设计的比较好,路线也比较合理,但选在马路边的有一定的危险性,要确保安全。另外,大家再讨论一下,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不要一个人单独行动,尤其不要到偏僻的地方去。

2.要爱护生物不要采摘花木,不要掏鸟卵,不要打雏鸟,不要捕捉小动物。

3.不要爬高,不要下水,注意安全。

4.同学之间分工明确,管记录的管好记录,集体汇总统计,写好调查报告。

5.不要贪玩,要仔细观察,不能只见大树,看不见小草,只见树上的鸟,看不见树皮上的毛毛虫。

下面老师再强调几个问题

1、 调查表格可以参考课本第8页,若有更独特的设计表格那更好,调查完后,我们要在全班把成果展示一下。各组同学先汇总一下,一共调查了多少生物?其中植物有多少?动物有多少?其它生物有多少?并说说它们与人类的关系。

2、 在你调查的生物中任选用2∽3种,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哪些不同?

3、写出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天气、调查路线,所见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生活环境等。

4、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和体会等下节课进行交流评价。最后,再强调一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

(三)课堂小结

调查是一项科学的工作,对你所看到的生物,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比如有的女同学害怕小虫子,一看到就躲的远远的。这样是不对的,我们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不能仅凭个人的好恶取舍,我们要对见到的每一种生物都要认真的观察,如实记录。

(四)巩固练习

这里是小亮在校园中调查时记录的生物名称:松树、杨树、鼠妇、蚂蚁、榆树、蚊子、苍蝇、柳树、菊花、麻雀、蝉、冬青、山桃、小鸟、狗尾草、蒲公英、苔藓、玫瑰,请你帮他分成两类(动物与植物),并说明理由。

(五)课后作业

1、 写一份调查后的小论文或感受。

调查全年级同学的身高,并与全市初一学生相比较。

生物说课稿 篇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一节在第十五章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一方面,本节是对第一节教学内容的深入和具体化,另一方面本节的内容是整个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和入门,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学得是否扎实,对本章乃至高中阶段遗传学知识的学习都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和其他同学遗传性状的异同,提高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图片资料、案例分析,参与情境活动以及教师指导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自己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希望学生能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千里寻亲”案例,关注身边的志愿者活动,产生为社会、他人服务的意愿。并通过分析“转基因克隆猪”资料,了解生物科技的发展状况,体会生物科学的魅力,增加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寻找自己身上常见的遗传性状”活动,体会到每个人都是于众不同的,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初二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3)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4)遗传图解的绘制和分析

确立重难点的依据:

这些对八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他们在生活中有些感性的认识,但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这些知识是整个遗传学的入门和基础,所以这一节他们能否掌握好这几点对他们学习后面几节乃至以后高中来说都至关重要

重难点突破方法:

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生物的共同特征,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1、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实践中,对“人的性状和遗传”这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并没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说教法

(1)讨论法(2)提问法(3)多媒体展示法

(4)案例分析法(5)讲授法等

确定教法依据: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本节课以讨论为主,创设情境活动。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法依据: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转向“我要学”,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www.jiaoxuela.com≥学生的学习兴趣(约3分钟)

(2)观察,交流理解什么是性状(案例分析——讨论一——讨论二——活动:约16分钟)

(3)练习题(一)(2分钟)

(4)共同揭开性状遗传的奥秘(讨论三——基因的显隐性讲解——遗传图解:约18分钟)

(5)练习题(二)(3分钟)

(6)小结与板书设计(3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课堂:我上课前先举例说出一些学生常见的现象。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活动

(二)观察,交流理解什么是性状

案例分析:千里寻亲(展示课件)

让学生充当志愿者根据妇女A和妇女B以及小丽的一些外貌特征,去帮助小丽找到她的亲生母亲,并回答原因。

设计意图:以千里寻亲活动引起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对性状遗传有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对性状遗传的认识,同时也能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切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人的性状和遗传。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开学习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多关注身边的志愿者活动,产生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意愿。

讨论一:你能猜出他们的关系吗?

孩子像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遗传是普遍的。我们身边其它生物还有没有遗传现象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遗传性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讨论二:生物的所有性状都能遗传吗?

展示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识别一些人体常见遗传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帮助学生完成下面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性状都能遗传。

活动:寻找自己身上遗传性状

再展示图片资料,理解什么是相对性状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识别一些人体常见遗传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进一步理解什么是相对性状,更是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帮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课堂练习

幻灯片展示一些有关相对性状的题给学生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先举例,后分析判断的形式,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相对性状,能活学活用,并加强巩固。

(三)共同揭开性状遗传的奥秘

讨论三:

同学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为什么父母的许多性状会在我们身上出现?那么父母究竟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后代,才使子女象父母呢?展示幻灯片的克隆猪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分析,图片分析以及我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分析能进一步理解或者得出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个结论。同时也让学生体会生物科学的魅力,了解现有中国生物学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和讲解受精卵的形成图

设计意图:可以说前面的知识都是学生能看到,能感受到的,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真正原因学生还不知道,这就需要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受精卵形成过程就把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了理性认识,让他们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也为后面写基因图解做铺垫。

展示遗传图解分析图

设计意图:前面受精卵的形成和后面的遗传图解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但它又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先观察我的示范,再一起小组合作完成各种不同情况的基因图解,让学生真正掌握基因图解的写法。这样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有助于突破重难点。

生物说课稿 篇三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基于课改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目标引领、自主学习、教师释疑、当堂反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一节《单细胞的生物》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常见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这是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探究之后又是进一步对一些特殊生命体生命活动规律的探究,由复杂到简单,由一般到特殊对生物体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系统学习,同时本节课也为后续关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的学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将前后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3)知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能力目标:

由于时间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安排课堂实验,所以只能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单细胞生物体,进一步巩固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同时通过对图片的观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认同生命科学的趣味性,同时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与人类关系的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运用探究法验证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三、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改理念,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突出其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教法:以问题情境法为主,结合启发法、直接讲述法进行

四、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学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训练反馈法进行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视频1《单细胞生物》,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看完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并汇报:从视频中能够获取到什么信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顺势引入学习主题《单细胞生物》。

(2)多媒体播放视频2《变形虫》,要求学生带着思考去观看:人体的细胞如果离开人体就很难存活,变形虫也是一个细胞,它为什么就能够独立生活呢?引导学生向迈向第一个知识目标——单细胞生物是怎样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

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请指出它能够进行独立生活的结构和功能。学生自由讨论后汇报交流,教师指导后得出较为全面的认识。再接着展示几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揭示它们的奥秘,以此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精神。

(2)多媒体播放视频3《草履虫》,完了再播放3个flash动画,补充展示草履虫的结构、收集管和伸缩泡以及消化食物的过程。草履虫也是单细胞生物,要求学生看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指出草履虫能够进行独立生活的结构及其功能。

3、小组合作学习

(1)要求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等方式,在发给他们的白纸上用黑色和蓝色的笔,表示出变形虫或草履虫能够进行独立生活的结构及其功能(可以2选1)。

(2)多媒体播放视频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展示多几种单细胞生物的图片,继续激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关资料,揭示它们的奥秘,接着进行小组探究学习,然后汇报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益和有害的方面。

4、最后进行知识梳理,归纳总结

完毕后展示第4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品,并进行民主投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六、说板书

本节课我采用提纲式板书形式。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单细胞的生物

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二、草履虫对环境变化的反应

有利刺激——趋向

不利刺激——躲避

生物说课稿 篇四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第五单元第14章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本节是第五单元第14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二节。本章主要是学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懂得生殖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各种生物体都要通过生殖和发育来维持种族的延续。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内容比较多,安排了两个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是第二课时。本节课是从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出发,探究它们适应传播的结构,是对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进一步阐述。

本节课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让学生自己课前收集当地常见的成熟的果实和种子,让学生提前对果实和种子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解剖、观察等试验方法,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最后教师播放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根据生物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用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以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探究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的科学规律,感受生命延续的唯美与神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果实和种子适于传播的结构特点,领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

我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是:植物为了生存,为了物种的延续,形成了各种各样巧妙的结构,果实和种子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了它们的传播方式是什么,才能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规律,理解起来较为抽象难懂。因此,确立为重点。

二、说教法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较少注意果实和种子的传播。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植物种子传播的视频资料,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辅以教师的讲解,来突破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以探究实验为主,教师要转变角色,由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设计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参与分析,通过质疑、探究、交流和总结来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由于果实和种子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好奇、好胜心教强,喜欢动手、动脑和参与小组活动,但分析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不高。因此,在学法上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看一看,议一议,说一说,自

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步步探究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样安排程序的:

(一)导课:幻灯片显示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引入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靠的是什么办法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只要有风轻轻吹过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苍耳的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

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豌豆的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豆荚炸开

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这样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接着板书: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二)新课讲授

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

1、让学生自己课前收集当地常见的成熟果实,如豌豆、油菜、苍耳、蒲公英等,每组至少两种。

2、布置学生每组选取一种果实或种子讨论,设计并填写探究方案,期间教师巡视并适当给于建议。

3、通过解剖、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方法,探究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结构。

4、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并在全班内交流自己的探究成果。

5、通过提问:想一想,具有肥厚而且果肉的果实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教师播放果实和种子适应传播的视频资料,引导题目总结出于其传播方式相适应的果实和种子的一些结构特点。突破教学难点。巩固与提升

1、小组共同完成探究报告及自我评价第二题和思维拓展内容。

生物说课稿 篇五

《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

《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第三章最后一节,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一是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二是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对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关点。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会归纳知识,掌握知识。)

2、通过环境改变会影响生物生存、繁殖、进化的事实,让学生认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目的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理由是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生物进化的核心内容,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进化论关点。这两个过程都较复杂抽象,需要教师的高效指导,需要同学间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

二、说学情

本节是生物进化原因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探究了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知道了关于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历程等生物知识,并亲手做过了许多生物探究实验,形成了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好本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学方法

教法: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通过生动逼真的图片和有声有色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图代文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在民主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1、生活问题,引入新课

师问:谈一谈你感冒的经历。学生说很多,当有的学生说到以前感冒用的药现在用不起作用时(师出示2问题引入新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2、新课自主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3——7。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图片时师问:图片中的动物与它所生活的环境有怎样的关系?(适应环境是一种保护色)。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好处?生答出具有保护作用(出示8)。动物的保护色只是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方面,还有哪些?请同学看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感悟到警戒色、拟态和释放气味等。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生举例子9—16如:毒蛇和有毒的蘑菇颜色比较鲜艳。师启发生问:那么这种颜色是适应环境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学生说是,有的说不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3、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

知识点:提出人是达尔文,出处是《物种起源》,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师生活动:教师要求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学生主动阅读课文,各自主动提出看法,进行意见交流,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利用图片17—19,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帮助学生理解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之后,老师出示图片20—21,指导学生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历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图片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提高能力。

4、总结通过学习你认为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示22—25

5、智能训练

1)用达尔文学说解释狼的凶猛、善跑、狡猾的特性的形成过程出示26

2)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农药使这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吗?出示27—28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选择学说,学会运用

6、渗透环保教育

通过对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生物生活环境的改变将会对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进化产生影响,我们人类也是生物,离不开生活环境。现在,由于人类生产和活动的原因,已经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你认为我们有必要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吗?为什么?如果你认为必须保护,那该做什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师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放性的回答,只要回答有理就行。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前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括坟籍,博采群议。以上5篇最新生物说课稿就是教学啦小编为您分享的生物说课稿的范文模板,感谢您的查阅。

【最新生物说课稿】相关文档

教案模板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心得 课稿课件 师德师风 演讲发言 评语寄语 实用范文 高考复习
16 10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