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啦 > 教案模板 > 教案大全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优秀5篇

发布时间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1

【写字指南】

“寇”是上下结构,上边边是“宀”字旁,下边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一定要注意“元”竖弯钩要托住上面的“”,在田字格中要注意上紧下松,下边因为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崖”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山”字头,“山”要写得扁一些,下边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厂”字要舒展,里面的两个“土”应注意上紧下松。在田字格中要注意上下的比例,上面应写得扁一些,下面笔画要舒展。

词语掌握了吗?

【词语理解】

zhǎn dīng jié tiě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例:董存瑞斩钉截铁地对指挥员说:“让我去炸掉那个碉堡!”

xuán yá jué bì

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例:即使悬崖绝壁也阻止不了特种兵战士前进的脚步。

【词语辨析】

〖近义词〗

进犯——侵犯沉着——镇定坠落——跌落

〖反义词〗

英勇——懦弱崎岖——平坦胜利——失败

【词语结对】

一(条)道路痛击(日寇)(满腔)的怒火

一(次)进攻掩护(战友)(英勇)的战士

一(场)战斗眺望(远方)(坚强不屈)的声音

【词语集锦】

本课成语比较丰富,你能记住它们,并且会用吗?

斩钉截铁悬崖绝壁满腔怒火全神贯注

横七竖八热血沸腾居高临下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句段理解了吗?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理解读懂】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赏析品味】

班长马宝玉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感悟吟诵】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大家内心激动,义无返顾。语调低沉,语速较快。

课文读懂了吗?

【课文简析】

〖概括中心〗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学习写法〗

1、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展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突出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指导朗读〗

读了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五位壮士的形象,所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带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重现英雄抗击日寇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尤其在文章的最后要将气势推向高潮,将英雄的口号喊出来。注意突出“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知识拓展了吗?

〖读一读〗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查一查〗

第2题: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第3题:

(1)从“斩钉截铁”一词更能看出班长态度坚决,义无返顾,表现了他英勇顽强的精神。

(2)从“石头像雹子一样”可以看出五壮士英勇无畏,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从中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4题: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精读多读,读中感悟。

2、创设情景,走进文本,感悟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铭记英雄人物。

2、培养学生做一个自强不屈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2、引导学生从课文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合作交流、精读领悟

【教学准备】

学生学案、展示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引入新课。

二、学案导学:

自由地读课文的3--9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或词语,多读几遍,并把你学到的知识写在展示卡上。(根据学案,自主学习)

三、合作交流

1、生生互动,分享学习成果。

2、学习反馈。

(1)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2)演英雄:想象情景,小组合作一起演一演你们最喜欢的片段,深入体会五位战士的`英雄气概。

3、教师点拔: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四、释疑解惑

1、学生质疑。

2、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五、检测巩固

(一)、练习背诵文中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片段。

(二)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看谁写得多。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斩钉截铁、居高临下、崎岖、任务、坠落、雹子”等14个生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紧扣“壮”字体会五壮士的豪言壮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人、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热爱群众、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难点: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读中感悟

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4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

(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

(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讨论,认识五壮士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的英勇豪迈,体会五壮士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感情。

2.带着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化地朗读课文四、五段,提高朗读水平。

3.了解四、五段课文是通过详写五壮士的神情、动作、语盲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

4.理解巩固课文的重点词语,进行句子训练。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宇词,复习导入。

1.师:昨天老师告诉大家,今天这一节课一开始要检查字词,给大家一分钟,再读读记记课后第四题的词语,并复习一下重点词的意思。

2.师主持检测:

①听写:崎岖山涧横七竖八

②看意思写词语:斩钉截铁居高临下

3.学生自批、订正,师反馈。

4.师:上节课,我们还给课文分了段,课文分五段。这五段中写得比较详细的是哪三段?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四、五段,研究一个问题:第四、五段课文中,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是怎样写详细、写具体的,用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读出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二、学第四段,以情促练。

1.(生自由读4、6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他们在顶峰是怎样英勇歼敌的?

2.师:他们就是这样,在顶峰英勇歼敌,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顶峰歼敌的战斗中,写得最详细的、五壮士最令你感动的举动是什么?(石头砸)

3.(出示幻灯)这幅插图描绘的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壮烈一幕。第五节中,哪部分内容是描绘这幅插图的。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括出来。

4.(生自由读括号中的内容)思考:课文是怎样把“石头砸”写详细的?哪些词句令你感动?

(交流)①猛地举起

②“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评(大声、重音)→师范读一齐读)

③句子对比;

(1)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2)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自由读→比较不同→书上为什么用第一句)

④师: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把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猛地举起,狠狠地砸向敌人。此时,他们的决心是什么?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

⑤师:想到这一切,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债,与敌人血战到底。这句句子用上两个“带着”,不仅把石头写活了,更重要的是写出了五壮士的英勇豪壮。

⑥指导朗读;自由读→个别读→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作停顿,“砸”念重音)→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三、学第五段,以练激情。

1.(师配乐范读)思考:第五段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勇豪壮的一幕指的是什么?

2.师;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读读第五段,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模仿“石头像……带着……带着……”这句话,从课文中找依据,用“带着……带着……”试写一句话。

4.(汇报交流)

①“胜利的喜悦”:从哪儿体会到的?(齐读)五壮士知道自己将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要露出胜利的喜悦?(再读:轻缓、带着眷恋)

②“对敌人的憎恨”:从哪儿体会到的?为什么砸枪?是砸自己的枪吗?

(朗读:“砸碎”重读)喊口号(有力,末字处长)

③除了这两个“带着”,还有别的吗?课文是怎样详写五壮士跳崖的?(理解“相继”)五壮士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什么能昂首挺胸,像冲锋一样,相继跳崖?(相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抗战必胜的信心”)(朗读:注意重读)

5.学生校正、修改,并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句子。

6.师: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的,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指导朗读;高昂,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气魄)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1.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

课文是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详写“用石头砸”和“英勇跳崖”,以此来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壮(板书),以此来证明这五位战士是壮士。

2.下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为什么这三段要写得详细。现在,让我们全体起立,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段;(生读)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历史,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教案述评

杭州市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 张化万

虞大明老师是浙江省省级教坛新秀,以上教案荣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武优胜奖。

《狼牙山五壮士)是情感型课文。教此类课文,既忌在故事情节上打转,空泛地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又忌脱离课文情感线,搞分割式的。“语言训练”,肢解课文。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是成功的。他教学的主要特色就是“务实”、“共振”。

虞老师以务实的态度设计教学,采用自主参与、读写结合等训练策略,努力展现训练过程,以情促练,以练激情,达到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互涵共振。

虞老师以务实的态度设计教学。他不追求形式的完美,不硬在40分钟内塞进课文的全部内容。他据40分钟课时,选择四、五两段为适度容量,力求扎实展现语肓训练过程。全课只“研究一个问题:四、五段中,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详细具体写的”?把时间留给语言训练的评价——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水平和方式去“读读、想想、划划、说说、写写”。

他教风朴实,不追求轰动的剧场效应,不专为听课专家和老师设计环节,洗刷“观摩课气味”,实实在在上课。上课伊始学生就打开课本,读书准备生字词,第一项语言训练就是朴朴实实的新词听写和看意思写词,让所有学生都投入训练。他不制造课堂上无休止的“一片小树林”般的举手,不安排尖子学生“超水平”的学习前就有的思维成果显示,不让学生只做听众和陪客,只动口不动手的“君子”。40分钟的教学,学生的个体自由读、个别读、齐读、朗读、默读、表情读占15分钟以上。课上学生动笔划找、听写字词、试写句子及校正修改占10分钟。这种面大量足、有一定训练质量的课内作业,为当前阅读观摩课,特别是高年级教学所罕见,确实开了一个甲读写结合,讲练结合,务实高效训练“的好头。

虞老师务实的态度是为了达到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的互涵共振。为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借助精心设计的电教媒体,努力创设与课文一致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入境动情,提高语盲训练质量。

他借助放大的彩色灯片,直观地再现五壮士用石头猛砸敌人的动人瞬间,他自行精心剪辑的配乐录音带,加上准确的神态姿势,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渲染了五壮士悲壮跳崖的感人一幕。音乐、画面、语言、神情和谐顺利地营造出与{狼牙山五壮士》相匹配的课堂气氛。学生入境动情了。他们会为“猛地举起”石头的动作而感动;会从“同志们,用石头砸”中悟到“五壮士要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会从“喜悦”、“昂首挺胸”、“像冲锋”、“砸碎”等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五壮士壮丽的内心世界,英勇豪迈的壮士气概。学生入境动情了、心口一致、表情朗读的训练才会有效,才会既训练学生语感,记忆积累语言,又发挥情感熏陶作用,加快儿童情感升华的过程。以情促练,学生知道“石头像雹子一样……”写出了“五壮士的仇恨和决心,写得具体生动,读起来也很有劲”;知道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去”要读重音;这重点句群的朗读才训练到位,这五壮士跳崖的一幕才读得出英雄们的壮烈豪迈、气壮山河的精神。

虞老师创设情景以情促练。他又凭借学生动情的言训练,巩固和升华儿童情感,以练激情,扩大语言训练的施育作用。当孩子在尝试填写“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______,带着_____,昂首挺胸,相继跳崖”之后,在比较讨论之后,学生理解了五壮士英勇豪迈后,虞老师没有止步。他安排了学生自己修改作业,并读出自己的感情来。让学生在反馈矫正中,不仅掌握新的句式,深入了解五壮士跳崖时感人的内心世界,还借当众朗读自己的作业,渲泄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虞老师并没有脱离课文作大段的生发总结,而是让全体学生起立,再次由学生表情朗读第五段,以读作结,以读促情。

务实的设计、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共振是虞老师《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的特色,也是最成功之处。

【狼牙山五壮士语文教案】相关文档

安全教案 小班教案 中班教案 大班教案 幼儿园教案 小学教案 初中教案 高中教案 教案大全
10 180164